红楼梦十二曲 · 其七 ·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释

世难容:曲名,其意是说妙玉虽貌美质高,带发为尼,却不能为世俗所容,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复比仙:也与神仙一样。程高本“复”作“馥”,是芳香的意思。“才华”固可以花为喻,言“馥”,但与“仙”不称;今以“仙”作比,则不应用“馥”,两句不是对仗。 罕:纳罕,诧异,惊奇。 啖(dàn):吃。 腥膻(shān):腥臊难闻的气味。膻:羊臊气。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 “太高”二句:太清高了,更会惹人嫉恨;要过分洁净,大家都看不惯。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 青灯古殿:指尼姑庵。 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 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春色阑:春光将尽。喻人青春将过。阑:尽。 风尘肮脏(kǎngzǎng):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āngzā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 遭泥陷:喻妙玉被劫。 王孙公子:指贾宝玉。▲

《世难容》是《红楼梦》中唱妙玉的判曲,“世难容”,是说不被社会所容。

赏析

在《红楼梦》中,另有一篇判词写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落陷淖泥中。”妙玉愤世嫉俗,不为社会所容,此处的淖泥是指世俗社会,并不是指烟花巷,通行本中妙玉的结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是错误理解了“泥”、“风尘”和“肮脏”。“风尘”是指世俗社会,“肮脏”,是不阿不屈的意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ù,香气。
  • 孤僻:性格孤独怪异,难与常人相处。
  • :dàn,吃或给人吃。

翻译

气质美好如同兰花,才华浓郁可比仙人。天生就成了孤独怪僻之人很少见。你说那吃肉觉得有腥膻味,看到绫罗绸缎觉得俗气厌烦;却不知道因为喜好高雅而越发被人嫉妒,过分洁净世人都一同嫌弃。可叹这在青灯古殿里人将要老去,辜负了红粉朱楼里春天景色将尽,到最后依旧是尘世中污浊违背了心愿。就好像无暇的白玉陷入泥沼,又何必让王孙公子叹息没有缘分?

赏析

这首曲塑造了一个气质高洁、才华出众却又孤僻怪异的人物形象。以“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开篇,极力赞美其出众之处。然而这人因太过孤僻、高雅和洁净,不被世人所容,最终只能在青灯古殿中老去,辜负了美好的青春和时光。曲子既表达了对这种人物命运的慨叹,也反映了社会对特立独行之人的不理解与排斥。最后以“无瑕白玉遭泥陷”的比喻,生动地体现了其命运的可悲,同时也有一种对这种不公的愤愤不平之感。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邃,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悲剧性。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