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散叟游龙井蒿老先至

灵湫昔龙幸,杰搆周岩阿。 兵荒道场歇,寂寞稀游过。 前秋我适来,异境惊难摩。 平林绚高岭,浓醉霜容酡。 升堂试泉茗,提汲烦头陀。 碧潭泻澄流,泠然奏环珂。 石?出众木,干日仍纤柯。 山寒敌坚瘦,诗骨增嵯峨。 隔晨奉母舆,侍坐忘日蹉。 同时闻妙香,清迥如风荷。 不知何因缘,散花證罗婆。 灵奇话散叟,踊跃穷烟萝。 先登蒿庵翁,倦几梦羲娲。 众游与独往,所得竟孰多。 嵌壁仰天题,剔藓劳摩挲。 篇终念舜忧,主惕知时和。 梁摧泣龙象,地胜空云波。 僧岂无辩才,发秘谁东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湫:深潭,大水池。湫(qiū)。
  • 杰搆:杰出的建筑。搆(gòu)同“构”。
  • 周岩阿:环绕在山岩曲折处。阿(ē)。
  • 头陀: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
  • 石?:疑为“石楠”之误,一种植物。?(nán)。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 清迥:清旷高远。
  • 罗婆:可能指某种佛教相关的概念。
  • 蒿庵翁:指蒿老。
  • 羲娲:伏羲和女娲。
  • 龙象:佛教用语,指修行勇猛且具有大力的人,也指高僧。

翻译

深潭过去有龙光临,杰出的建筑环绕在山岩曲折处。因为战乱道场停歇了,寂寞冷清很少有人游玩经过。前年秋天我恰好来到,奇异的境界令人惊叹难以捉摸。平展的树林绚烂于高岭之上,像浓醉后如霜的面容那样红。进入堂内尝试泉水煮的茶,提水麻烦了僧人。碧绿的潭水倾泻出澄澈的水流,清冷地发出像玉环玉佩撞击的声音。石楠在众多树木中突出,树干在阳光下依然纤细如枝条。山寒更加映衬出坚固清瘦,诗的风骨增添了高峻。隔天侍奉母亲乘坐车舆而来,陪坐在旁边忘记了时光流逝。同时闻到奇妙的香气,清旷高远像风中的荷花。不知因为什么缘由,如散花证明了某种佛教之理。神奇之事听散叟诉说,兴奋地在烟霭藤萝中探索。先登上的蒿庵翁,疲倦地靠在几案上仿佛梦到了伏羲和女娲。众人一同游览和独自前往,所得到的究竟谁多。嵌入墙壁仰天题字,剔除苔藓辛苦地摩挲。诗写完了想到舜的忧虑,内心警惕知晓时政是否平和。屋梁倒塌令人为高僧哀叹,胜地空旷只有云影水波。僧人难道没有雄辩的才能,揭示奥秘谁能如苏东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井的景色、人文和作者在其中的游历感受。诗中开篇写龙井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冷清对比,接着细致地描写了山水景色和茶汤的美好,渲染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中还写了与散叟、蒿庵翁的互动以及对佛教相关的感悟,体现出龙井除了自然景观外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底蕴。作者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感悟思考,既赞叹风景之奇,又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有着深沉的思索,整体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同时,通过丰富而具有古雅韵味的词汇,生动地展现出龙井独特的魅力。

陈曾寿

陈曾寿

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1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