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西樵山白云洞吾乡居樵山北有白云洞最幽胜少日频读书于此

瀑流千尺射巃嵷,严壑幽深隐绿茸。 日踏披云台上路,满山开遍杜鹃红。 高士祠中曾小住,扪萝日上妙高台。 白云无尽先生去,洞口云飞我又来。 仙馆清斋读道书,黄庭写罢證真如。 放生记辍周颙馔,池上云泉看巨鱼。 三湖院外步长堤,堤下三湖印月低。 西北月同南月影,證从指月夜提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 壑(hè):山沟或大水坑。
  • 扪(mén):按,摸。
  • 萝(luó):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
  • 颙(yóng):大,严肃端正的样子。

翻译

瀑布如千尺飞流直下,射向高峻的山峰,幽深的山谷中隐藏着绿色的草木。 每天踏着云雾踏上披云台的路,满山遍野盛开着红色的杜鹃花。 曾在高士祠中小住,攀着藤萝登上奇妙的高台。 白云没有尽头,先生已经离去,而我又来到这洞口,看到云彩飞扬。 在仙馆中清静地读着道书,写完《黄庭经》后领悟到了真谛。 停止了写放生记和周颙那样的素餐,在池边的云泉处观看巨大的鱼儿。 在三湖院外沿着长堤漫步,堤下的三湖倒映着低垂的月亮。 西北的月亮和南面的月影相同,证明在月夜可以相互提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康有为在西樵山白云洞读书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瀑布、山谷、杜鹃花、高士祠、仙馆、道书、放生记、云泉、三湖、月亮等自然景观和文化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西樵山白云洞的幽胜之美和宁静的读书氛围。 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如“瀑流千尺射巃嵷,严壑幽深隐绿茸”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壮观和山谷的幽深。“白云无尽先生去,洞口云飞我又来”则表达了对前人的追思和自己的感慨。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读书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康有为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