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雁门关

· 曹溶
眼底秋山,旧来风雨,横槊之处。壁冷沙鸡,巢空海燕,各是酸心具。老兵散后,关门自启,脉脉晚愁穿去。一书生、霜花踏遍,酒肠涩时谁诉。 阑珊鬓发,萧条衣帽,打入唱骊新句。回首神州,重重遮断,惟有翻空絮。岁华贪换,刀环落尽,草际夕阳如故。嗟同病、南冠易感,登楼莫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shuò):古代兵器,杆儿比较长的矛。
  • 沙鸡:一种生活在荒漠地区的鸟。
  • 酸心具:让人心里感到酸楚的事物。
  • (lí):黑色的马,此处指悲歌。

翻译

眼前是秋天的山峦,这里曾经历过往昔的风雨,是曾经横握长矛战斗的地方。墙壁清冷,沙鸡栖息,海燕的巢已空,这些都是让人心中酸楚的情景。老兵离散后,关门自行开启,连绵不断的晚愁穿透而过。我这个书生,踏遍寒霜之地,酒意上涌时内心苦涩,又能向谁诉说呢? 我已头发稀少,衣帽也显得萧条,只能吟出悲伤的新诗句。回首中原大地,重重阻碍将其遮蔽,只有飞扬的柳絮。岁月匆匆,不停地变换,刀环上的饰物都已掉落,草丛边的夕阳依然如旧。可叹我们这些有共同遭遇的人,容易因被囚禁的处境而伤感,还是不要像王粲那样登楼作赋了。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雁门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上阕写雁门关的冷落和自己的孤独苦闷,秋山、风雨、冷壁、空巢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下阕则抒发了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国事的担忧。作者以自己的阑珊鬓发和萧条衣帽,暗示了身世的飘零和心境的凄凉。整首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表现了作者在乱世中的悲愤与无奈。

曹溶

曹溶,字洁躬,号秋岳,嘉兴人。明崇祯丁丑进士,官御史。入国朝,历官户部侍郎,降广东布政使,再降山西阳和道。康熙戊午举博学鸿词,以丁忧未赴。有《静惕堂集》。 ► 3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