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征西蜀

帝命旌旗分蓟北,臣随鞭弭出荆南。 元戎宝盖凭雕辇,上将金鞭驾紫骖。 马饮岷江吞日色,剑光巫峡破烟岚。 此身报国休言瘁,圣主恩深恐不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旗: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帜,泛指军旗。
  • 蓟北:指中国古代的蓟州北部地区,今河北省北部。
  • 鞭弭:鞭子和弓,这里指驾驭马匹和弓箭。
  • 荆南:指中国古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省南部。
  • 元戎:主帅,这里指高级将领。
  • 宝盖:华丽的车辆顶盖。
  • 雕辇:装饰精美的车辆。
  • 紫骖:紫色的骏马。
  • 岷江:中国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四川。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
  • 烟岚:山中的雾气。
  • :劳累过度。

翻译

皇帝的命令使军旗在蓟北飘扬,我作为臣子跟随军队从荆南出发。 主帅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车,手持金鞭驾驭着紫色的骏马。 战马在岷江边饮水,仿佛吞下了日光,剑光划破巫峡的雾气。 我以此身报国,不谈劳累,只怕圣主的恩典太深,我难以承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奉命出征的壮丽场景,通过“旌旗”、“宝盖”、“紫骖”等意象展现了军队的威武与华丽。诗中“马饮岷江吞日色,剑光巫峡破烟岚”一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形象地表达了战士的英勇与决心。结尾处“此身报国休言瘁,圣主恩深恐不堪”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报国之志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熊昭宙

熊昭宙,东莞人。飞十二世孙。明神宗万历十年(一五八二)贡生,连州学正。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九有传。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