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黄仲言录建士死节事实后

· 郑潜
逝者不可作,佳名今尚存。 圣恩优死节,王事见忠魂。 愧我咨询后,怜君道义敦。 孰能斩奸佞,酹酒荐寒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逝者:已故的人。
  • :起,这里指复活。
  • 佳名:美好的名声。
  • 圣恩:皇帝的恩典。
  • :优待,这里指给予优厚的待遇。
  • 死节:为保持节操而死。
  • 王事:国事,国家的大事。
  • 忠魂:忠诚的灵魂。
  • 咨询:询问,了解情况。
  • 道义:道德和正义。
  • :深厚,这里指深厚的道义。
  • :斩杀。
  • 奸佞:奸诈谄媚的人。
  • 酹酒: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 :献,这里指献祭。
  • 寒原:寒冷的原野,这里指墓地。

翻译

已故的人无法复活,但他美好的名声至今犹存。皇帝的恩典优待那些为保持节操而死的人,他们的忠诚灵魂体现在国家大事上。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是在你之后才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深深地敬佩你深厚的道德和正义。有谁能斩杀那些奸诈谄媚的人,我将用酒浇地,在寒冷的墓地上为你献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忠臣的敬仰和对奸佞之徒的憎恶。诗中,“逝者不可作,佳名今尚存”一句,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又赞颂了其不朽的名声。后文通过对“圣恩”、“死节”、“忠魂”等词语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忠臣的崇高地位和皇帝对其的优待。最后两句则抒发了对奸佞之徒的强烈憎恶,以及对忠臣的深切祭奠之情,体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立场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郑潜

元明间徽州歙县人,字彦昭。元时,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后寓居福州怀安,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供舟子生计,人称郑公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有《樗庵类稿》。 ► 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