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乡闻雁

· 杨巍
平芜霜露合,孤雁向南征。 影落黄龙渚,声凄魏豹城。 残云疑路断,新月似弦惊。 十载关山北,曾伤故国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 孤雁:孤单的雁,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 黄龙渚: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黄河边的一个地方。
  • 魏豹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古代魏国的一个城池。
  • 残云:剩余的云彩。
  • 新月: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 弦惊:比喻新月如弓弦般惊人。
  • 十载:十年。
  • 关山:关隘和山岭,泛指边塞。
  • 故国:指故乡或故土。

翻译

平坦的草地被霜露覆盖,一只孤雁向南飞去。它的身影落在黄龙渚,声音在魏豹城显得凄凉。剩余的云彩让人怀疑前路已断,新月如弓弦般惊人。十年来在关山以北,我曾因思念故乡而伤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孤雁南飞的凄凉景象,通过“平芜霜露”、“孤雁”、“残云”、“新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诗中的“影落黄龙渚,声凄魏豹城”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伤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杨巍

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 5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