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沙同知赴禄州

· 杨荣
大江南去路迢迢,王事驱驰岂惮遥。 几处雕题通象郡,千年铜柱过龙标。 山城雨歇蛮烟净,海市风清蜃气消。 莫道荒郊丛竹外,思明经古戴皇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雕题: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在额上刺花纹,称为雕题。这里指少数民族地区。
  • 象郡:古代郡名,位于今广西西部和贵州南部一带,是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
  • 铜柱: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标志性建筑,用以标示疆界。
  • 龙标: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这里指边远地区。
  • 蜃气:海市蜃楼,指海边因光线折射而出现的幻景。

翻译

大江向南流去,路途遥远,为了王事而奔波,岂能畏惧遥远。 几处少数民族地区与象郡相通,千年的铜柱标示着边远的龙标。 山城雨停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烟雾消散,海市蜃楼随着海风消失。 不要说荒郊野外竹林之外,思明这个古老的地方一直忠诚地拥戴皇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沙同知前往禄州的情景,通过“大江南去路迢迢”等句,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遥远。诗中“几处雕题通象郡,千年铜柱过龙标”等句,巧妙地融入了地理与历史元素,表达了边疆的辽阔与历史的深远。结尾“莫道荒郊丛竹外,思明经古戴皇朝”则强调了边疆地区的忠诚与皇朝的稳固,体现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与信心。

杨荣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