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仲夏游上杭南泉寺僧月修诵王阳明南征闲游寺诗因次韵
司马南征甫偃戈,寻幽漫步入藤萝。
坐看剑卖还耕犊,会见农忙理故蓑。
闽壤烟消清永夜,粤江雨过涨新波。
禅堂遗咏徵前古,老我长吟夕照多。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 上杭:地名,今属福建省。
- 南泉寺:寺庙名。
- 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甫:刚刚。
- 偃戈:放下武器,指停止战争。
- 寻幽:寻找幽静之处。
- 漫步入藤萝:随意走进被藤萝覆盖的地方。
- 剑卖还耕犊:卖掉剑,买回耕牛,意指从军归农。
- 会见:将会看到。
- 理故蓑:整理旧时的蓑衣,指恢复农耕生活。
- 闽壤:福建的土地。
- 烟消:烟雾散去,比喻战争的痕迹消失。
- 清永夜:清静的长夜。
- 粤江:指广东的河流。
- 禅堂遗咏:寺庙中留下的诗作。
- 徵前古:追寻古代的遗迹。
- 老我:我老了。
- 长吟:长时间吟咏。
- 夕照:夕阳的余晖。
翻译
在己亥年的仲夏,我游历至福建上杭的南泉寺,僧人月修为我诵读了王阳明南征时在此闲游所作的诗,我便依照原诗的韵脚作此诗。
司马南征刚刚放下武器,我便随意走进被藤萝覆盖的幽静之地。坐看那些卖掉剑买回耕牛的人们,将会看到他们整理旧时的蓑衣,恢复农耕生活。福建的土地上战争的痕迹已经消失,清静的长夜降临;广东的河流雨后涨起了新波。寺庙中留下的诗作让我追寻古代的遗迹,而我已老,只能在夕阳的余晖中长时间吟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南泉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剑卖还耕犊”和“理故蓑”等句,生动地展现了从军归农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珍视。结尾的“老我长吟夕照多”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杨泷
杨泷,字雨江,一字用仁,号讷初。原籍大埔,迁海阳(今潮州)。明穆宗隆庆四年(一五七〇)举人。初任辰州通判。以忤权贵,谪经历。凡六月,复嘉兴判官。复以触犯权贵,再罢为经历。寻辟署江宁尹,升武定知府。后乞休归隐。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1篇诗文
相关推荐
- 《 仲夏赏月次雪斋韵 》 —— [ 宋 ] 司马俨
- 《 燕京五月歌 》 —— [ 明 ] 徐渭
- 《 局中归 》 —— [ 宋 ] 贺铸
- 《 辛未五月之朔张孝达太史潘伯寅侍郎集诸名士于龙树院为蒹葭簃雅集图人各有诗南海桂皓庭儿子皆与焉皓庭来金陵索为诗 》 —— [ 清 ] 孙衣言
- 《 丙申岁仲夏洪稚存来自毗陵访予寓斋用王荆公和王微之登高斋韵奉赠 》 —— [ 清 ] 贾田祖
- 《 次韵题铨侄五月都中纪事诗后二首 其二 》 —— [ 清 ] 林朝崧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二 》 —— [ 明 ] 黄淮
- 《 五月朏日书以自适 其一 》 —— [ 元 ] 段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