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蒲涧读书处
编茅临巨壑,伐木憩幽岩。
摇琴初涉涧,投册静窥潭。
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
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
野褐听朝诵,霜猿闻夜谈。
董帏凉结蕙,管榻涧霏岚。
予志在山水,宜从云外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编茅:用茅草编织。
- 巨壑:深谷。
- 伐木:砍伐树木。
- 憩:休息。
- 幽岩:幽深的岩石。
- 摇琴:弹琴。
- 涉涧:过涧。
- 投册:放下书册。
- 窥潭:偷看深潭。
- 丽泽:美丽的湖泊。
- 求益:寻求增益。
- 知人:了解人。
- 谐所耽:和谐地沉醉其中。
- 灵芬:芳香。
- 挹:舀取。
- 渊物:深潭中的生物。
- 探:探索。
- 野褐:粗布衣。
- 听朝诵:听早晨的诵读声。
- 霜猿:寒霜中的猿猴。
- 闻夜谈:听夜间的谈话。
- 董帏:董草做的帐篷。
- 结蕙:结满香草。
- 管榻:竹制的床榻。
- 涧霏岚:涧中的雾气。
- 予志:我的志向。
- 云外参:在云外参悟。
翻译
用茅草编织的屋子面对着深谷,我在幽深的岩石旁休息,砍伐树木。我弹着琴,初次穿过涧水,放下书册,静静地偷看深潭。在美丽的湖泊中寻求增益,了解人并和谐地沉醉其中。芳香遥远地可以舀取,深潭中的生物坐着就能探索。穿着粗布衣,听早晨的诵读声,寒霜中的猿猴听夜间的谈话。董草做的帐篷结满香草,竹制的床榻上有涧中的雾气。我的志向在于山水,宜在云外参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宁静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通过“编茅临巨壑”、“摇琴初涉涧”等句,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表达了作者在美丽自然中寻求知识和智慧的愿望,而“予志在山水,宜从云外参”则彰显了作者超脱尘世,向往高远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知识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