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禾山萧秀才卧云庵

江南山尽头,气状颇英淑。 禾山倚天开,苍翠满林麓。 扶舆磅礴起,横断湘江曲。 中有隐君子,结屋在深谷。 未放云出山,蟠云卧幽独。 暮檐青泼眼,远霭寒山竹。 景色嘉有馀,幽人梦初熟。 起看柱础润,山前雨应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英淑:形容山水灵秀美好。
  • 扶舆磅礴(páng bó):形容山势宏大、雄伟壮观。扶舆,形容山势盘旋曲折;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 隐君子:指隐居的人。这里指萧秀才。
  • 蟠(pán)云:盘绕的云。蟠,盘绕。
  • 柱础:柱子下面的石墩。

翻译

在江南山脉的尽头,那里的气象颇为灵秀美好。禾山仿佛倚天而立,林木葱茏,山峦和山麓都充满了苍翠之色。山势宏大雄伟,横亘截断了湘江曲折的水流。山里面住着一位隐居的君子,他在幽深的山谷中建造了房屋。他不让云彩飘出山去,自己与盘绕的云朵一同静卧在这清幽孤寂之处。傍晚时分,屋檐外涌动着的青色,醒目而灵动,远处是山间寒竹与天边飘来的云雾相互映衬。这里美好的景色数不胜数,而这位幽居的君子此时刚刚从梦乡中惬意醒来。他起身看到柱子下的石墩都湿润了,便知道山前降雨一定十分充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而清幽的山居画面。开篇诗人便以开阔的视角展现了禾山的整体景象,“江南山尽头,气状颇英淑”奠定了全诗雄奇灵秀的基调,展现出禾山独特的魅力。随后对山势的描写,“扶舆磅礴起,横断湘江曲”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山的雄伟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对于人物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中有隐君子,结屋在深谷”一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隐者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未放云出山,蟠云卧幽独”颇具浪漫色彩,赋予云彩人的情感与行为,隐者仿佛与云融为一体,在幽僻之处享受着宁静与孤独。

对景色的描写堪称一绝,“暮檐青泼眼,远霭寒山竹”从近景到远景,色彩鲜明而富有层次感,在傍晚的光影下,呈现出一种清幽恬淡的美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最后“起看柱础润,山前雨应足”通过一个生活细节,既体现了隐者对山中气候变化的洞悉,又为全诗增添了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整首诗情景交融,将禾山的美景、隐者的恬淡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

王庭圭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 8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