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雱祠堂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雱祠堂:雱,王安石的儿子,早逝。祠堂是祭祀先人的地方。
  • 斯文实有寄:斯文,指儒家的道德文章精神;实有寄,指这种精神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寄托。
  • 天岂偶生才:偶,偶然;生才,降生杰出的人才。此句质疑上天是否只是偶尔降生像雱这样的人才。
  • 一日凤鸟去:凤鸟,古代神话中的祥瑞之鸟,这里象征王雱。去,离去,指去世。
  • 千秋梁木摧:梁木,栋梁之材,比喻栋梁之才;摧,倒塌。暗示王雱的早逝如同大厦失去支柱。
  • 烟留衰草恨:衰草,枯黄的草,象征凄凉;恨,遗憾、悲伤。
  • 风造暮林哀:暮林,傍晚的树林,增添哀愁氛围。
  • 飘然独往来:飘然,形容孤独无依;独往来,独自来去,表达孤独之情。

翻译

儒家的精神其实是有深意的,上天又岂会随意降生这样的人才? 一旦像凤凰般的儿子离去,家族的栋梁似乎也随之崩塌。 烟雾缭绕中,衰草弥漫着无尽的遗憾,晚风吹过,林间充满了哀伤。 谁能想到,来到这祭祀儿子的地方,只剩下我孤独地来去。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悼念早逝的儿子王雱之作,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儒家文化的坚守。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凤鸟离去比喻儿子的早逝,梁木摧折寓示家族的悲痛。烟、衰草、风、暮林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哀思。最后的“飘然独往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儿子祠堂时的孤寂与哀伤,流露出父爱的深情和人生的无常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高超艺术造诣。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