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先郎中

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 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筒还肯寄新诗。 胡床月下知谁对,蛮榼花前想自随。 投老主恩聊欲报,每瞻高躅恨归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留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
  • 冯唐:西汉大臣,以孝行著称,年事已高才得到重用。
  • 篝火:原指用竹笼罩着的火,这里指照明的火。
  • 邮筒:古时封寄书信的竹筒。
  •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 蛮榼(kē):南方制的酒器。
  • 高躅(zhú):高蹈的足迹,指高尚的行为。

翻译

依恋山水停留居住很长时间了,年龄虽然如冯唐一般却没觉得衰老。在微弱的火光下尚且能够书写细小的字,也还愿意通过邮筒寄来新写的诗。在胡床之上明月之下不知与谁相对,在花丛之前想必是自己带着蛮榼饮酒。年老了想要报答主上的恩情,每次看到那高尚的行为就遗憾自己归来得太迟。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张先郎中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敬重之情。首联写友人留恋山水,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颔联描述友人在艰苦环境中仍有创作的热情。颈联通过想象友人月下对坐和花前自饮的情景,凸显其悠然之态。尾联表达自己年老仍想报效主恩,而对友人高尚行径的钦佩和自己归迟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诸多细节描绘展现出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其生活态度的欣赏。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

王安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