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逊师归舒州

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 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 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川相对一悲翁:诗人自指,面对山川,觉得自己是一个满怀悲绪的老人。这里强调了人之渺小与面对宏大山川时内心的复杂情绪 。
  • ****邂逅(xiè hòu)**:不期而遇,偶然碰见。
  • **低徊:徘徊,流连。此处表示现在和故人重逢相伴时的情景 。
  • **蕙帐:用蕙草做的帐子,这里常用来指隐者居住的地方。本诗中“岩前蕙帐空”暗示友人以前的隐居之地如今已无人居住。
  • **桐乡:典故源自汉代朱邑,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桐乡去世后,当地百姓为他立祠祭祀。诗中“桐乡诸父老”借指舒州当地的百姓。
  • **衰飒:衰落、萧瑟的样子,这里形容自己身体衰弱、精神不佳。

翻译

面对着山川,我这满怀悲绪的老人思绪万千,往昔的诸多事情就如同在梦里回荡一般。 偶然间与老朋友相逢,那份旧日的恩情依然还在。如今我们并肩徘徊,笑声和话语还似从前一样亲切。 看着路上被风吹起的满满杨花,忽然间就想起你那岩前空荡荡的蕙草帐子(隐者居所)。 倘若你能见到舒州当地的父老乡亲,请你给他们传个话,就说我如今身体衰弱,如遇春风中衰飒的残物。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送别友人逊师归舒州之作。开篇“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诗人以一种沧桑、悲叹的口吻开启全诗,面对山川,自己已垂垂老矣,往昔之事如梦,奠定了全诗略显惆怅的基调。 “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描述了与故人不期而遇,二人相处融洽,展现了深厚的友情。既有着对今日重逢的欢喜,又隐隐透出岁月之下情谊依旧的感慨 。

“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杨花漫天,引发诗人联想友人曾经的隐居之地,进一步增添了几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叹。

尾联“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笔峰一转,托友人向舒州父老传达自己身体欠佳,既有对舒州地方的关切之情,又在感慨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给人一种迟暮、沧桑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既有对往昔的追怀,又有对当下友人离别、自身状况的叹喟,通过多种意象营造出了深沉悠远的意境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