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德逢

先生贫敝古人风,?想柴桑在眼中。 怜悯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 深藏组丽三千牍,静占宽闲五百弓。 处世但令心自可,相知何藉一刘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德逢:人名。
  • 柴桑:代指陶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柴桑。
  • (tún):小猪。
  • 组丽:华丽的辞藻。
  • (d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
  • :古代丈量地亩的器具和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翻译

先生您有古人清贫质朴的风范,想想那柴桑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您怜悯鸡猪不是像孟子一样,辛勤劳作种禾黍让人相信如同周公。深藏着华丽文采的众多篇章,安静地占有广阔悠闲的五百弓土地。为人处世只要让自己内心认可就行,相知何必凭借一个刘龚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德逢的。诗中赞扬了德逢的古人之风,其品性如陶渊明般洒脱。说他虽不像孟子般看待事物,但有周公般的勤劳。然后提到他既有内在的才华,又有外在的宽闲境地。最后表达出只要保持自我、内心认可的处世态度,知音并不一定非要有像刘龚那样特定的人。全诗既展现了王安石对德逢的欣赏和理解,也体现了王安石自己的一些人生态度和理念。此诗用典自然,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