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北城红出高枝靓,南浦青回老树圆。 还似昔时风露好,只疑谈笑在君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口:今江苏镇江,古代为军事重镇,位于长江边。
  • 漕使:负责水路运输粮食的官员。
  • 曹郎中:姓曹的中级官员。
  • 漂流曾落此江边:指诗人以前曾流落到京口一带。
  • 诗翁:指曹郎中,可能因其喜好诗歌而被称为诗翁。
  • 浩然:形容诗人的豪迈或壮志。
  • 乡国:故乡,家乡。
  • 去身犹万里:离开家乡还有很远的距离。
  • 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官员休息的场所。
  • 分首:分别,告别。
  • 北城红出高枝靓:北城的树木叶子红得鲜艳,高高的树枝显得亮丽。
  • 南浦:江边送别的地方,这里代指京口。
  • 青回老树圆:老树的新叶呈青色,形状圆润。
  • 昔时风露好: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可能指与曹郎中的交往。
  • 谈笑在君前:仿佛还能听到您(曹郎中)的笑声。

翻译

当年我曾在这江边漂泊,记得那时与您这位诗翁一起赋诗畅谈,豪情满怀。如今离家乡还有万里之遥,那次在京口的驿站告别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北城的红叶从高枝上绽放,显得格外娇艳,南浦的老树新绿如圆,唤起我对往日的怀念。那熟悉的风露似乎依然宜人,只觉得您的谈笑还在我眼前。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再次到京口时,写给漕使曹郎中的一首赠别之作。诗中回忆了两人在京口的相遇和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通过描绘季节景色的变化,寓言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诗歌的深情与哲理。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