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

宜秋西望碧参差,忆看乡人禊饮时。 斜倚水开花有思,缓随风转柳如痴。 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自悲。 跋马未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宜秋:秋季适宜的时节。
  • 碧参差:形容湖水清澈,波光粼粼。
  • 禊饮:古代春季或秋季人们会在水边举行祭祀、饮酒的仪式,以祈福消灾。
  • 斜倚:身体靠在水面。
  • 花有思:花朵似乎带着思绪,寓言诗人的情感。
  • 缓随风转:柳枝随风轻轻摇曳,仿佛陷入沉思。
  • 绿发朱颜:指青春年华,绿发指黑发,朱颜指红润的脸色。
  • 跋马:骑马。
  • 尘满眼:形容旅途劳顿,眼中满是风尘。
  • 夕阳偷理钓鱼丝:夕阳下,诗人独自垂钓,仿佛借此排解心中的哀愁。

翻译

秋天在金明池边远望,湖水清澈,回忆起那时乡亲们春日聚会饮水的情景。我斜倚着水面,看着水中开放的花朵,心中思绪万千;柳树随风轻摆,仿佛也在默默沉思。晴朗的天空下,春天总是美好,而我却因岁月流逝,感叹青春不再。骑马远行,疲惫不堪,眼前尽是尘土;夕阳西下,我只好偷偷找个角落,静静地整理钓鱼的线,借此排遣心中的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安石在秋季金明池边的所见所感,通过回忆春天的乡间习俗,表达了他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以花和柳树的意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形象生动。"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自悲"句,对比鲜明,突显了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悲叹。最后一句,通过垂钓的场景,展现出诗人试图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的心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