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逐客:被放逐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都门:京都城门。
- 玉石焚:比喻好坏同归于尽,玉石俱损。
- 柴桑:古县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此处代指陶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归柴桑。
- 元亮:陶渊明的字。
- 天禄:天禄阁,汉宫中藏典籍的地方。
- 子云:扬雄,字子云。
翻译
潇洒地身为逐客走出京都城门,士人的议论应该悲叹好坏一同受损。在高位的人纷纷扰扰谁能真正得志,到了穷困潦倒的路途上往往才开始能够写出好文章。今日在柴桑想起陶渊明,什么时候天禄阁会召唤扬雄呢。只要能让声名流传后世,困厄和显达又何必去比较功勋的大小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对于自己被逐的命运有无奈,但也认为在困厄的处境中更能展现才华和价值。他以陶渊明和扬雄自比,体现出对归隐和才学的崇尚。诗中强调了声名的重要性,认为不必过于在意一时的富贵与功勋。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