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一日

心閒性僻多幽趣,几许天真总著忙。 退院七年成后座,归人三月滞南方。 更买邻山樵径断,多培修竹引泉长。 若无愁病虚廊下,古木森森春草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释函:僧人或道士的法号,此处指诗人自己。
  • 心閒性僻:心境悠闲,性格孤僻。
  • 幽趣:隐秘而有趣的意趣。
  • 几许:多少,几分。
  • 天真:自然真率,未经世故。
  • 后座:禅寺或道观中的位置,一般指新来的住持或法师。
  • :停留,不离去。
  • 邻山:附近的山。
  • 樵径:砍柴的小路。
  • 修竹:高高的竹子。
  • 引泉长:引导泉水流长。
  • 虚廊:空荡的走廊。
  • 古木森森:众多古老的树木繁茂的样子。
  • 春草芳:春天的草香。

翻译

在一个正月二十一的日子里,释函这个和尚(或道士)享受着内心的宁静和孤僻的性格,他的生活充满了隐秘的乐趣。尽管忙碌,但他的天真本性并未减少。他已经离开修行的寺庙七年,如今成为了新的主持,但因为一些原因,直到春天三月还在南方逗留未归。

他买下了附近山上的土地,切断了砍柴的小径,转而精心培育竹林,让泉水自然流淌。如果内心没有忧虑和疾病,他就会在那空旷的走廊下静静地欣赏,听着古木间的风声,感受春天的草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隐居生活的僧人形象,诗人通过对自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虽身处忙碌之中,但仍能保持一颗天真之心,享受大自然的静谧与乐趣。同时,通过买山、修竹等行为,体现出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坚守。

释函是

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7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