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送许逸林明府行取入京

几年民瘼赖谁求,邑有神君四境休。 百里津梁无斥堠,三春风雨足田畴。 升闻自是铨衡事,子惠殊为闾井忧。 入对更祈陈利病,野人斫额祝安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民瘼(mín mò):民众的疾苦。
  • :城市,这里指县。
  • 神君:对贤明官吏的尊称。
  • 斥堠(chì hòu):也作“斥候”,古代的侦察兵。
  • 津梁:渡口和桥梁,泛指水陆交通要道。
  • 铨衡:衡量轻重的器具,这里指选拔官吏。
  • 子惠:慈爱、施以仁惠。
  • 闾井:市井,乡里。
  • 斫额: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翻译

这几年民众的疾苦依靠谁来探求,县里有贤明的您让四方境内安宁。数百里的交通要道没有了侦察兵,三春时节的风雨足以滋润田地。升迁闻名自然是选拔官吏的事情,您对民众慈爱特别为乡里担忧。入朝应对更希望您陈述利弊,乡野之人以手加额祈祷顺利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许逸林这位官员的,赞扬他治理地方的功绩。诗中突出了许逸林在减轻民众疾苦、维护社会安宁方面的贡献,如使得境内平安、保障交通顺畅、有益于农业生产等。同时也强调了他关心民众,为乡里操心。最后表达了对他入京后能更好地为朝廷建言献策、祈求一切顺利平安的期望。整体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肯定与祝福。

释函是

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7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