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东
碧海蓬莱外,扶桑日本东。
居然成绝域,久矣染华风。
王化能柔远,遐琛亦会同。
佛书龙藏古,梵夹象胥通。
问道来飞锡,浮生若转蓬。
中朝师法在,厚往圣恩隆。
归羡翩翩鹤,吟瞻肃肃鸿。
片帆惟就日,万里若游空。
洗盌鲛人室,焚香海若宫。
将迎烦国主,感叹聚邻翁。
告别行何遽,题诗愧未工。
悬知音信绝,徒望海霞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fú sāng):神话中的树名,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 遐琛(xiá chēn):远方的珍宝,这里指远方的藩属国进献的珍宝。
- 飞锡:指僧人等执锡杖飞空,后称僧人游方为飞锡。
- 象胥: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
- 盌(wǎn):同“碗”。
- 鲛人: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
- 海若:传说中的海神。
翻译
在那碧海环绕的蓬莱之外,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日本。那里居然成为了极远的地方,长久以来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君王的教化能够怀柔远方,远方的藩属国也会前来进贡珍宝并且会同交流。佛经的龙藏古老而神秘,梵文经夹通过翻译能够被理解。为了求道,僧人前往那里,人生就像飘转的蓬草般不定。朝廷的师法仍在,对前往日本的厚待和圣恩很隆重。归来时羡慕那翩翩飞翔的仙鹤,吟诵时瞻仰那肃肃而飞的鸿雁。乘着一片帆船向着太阳前行,万里行程仿佛在天空遨游。在鲛人居住的地方洗碗,在海若宫焚香。国王将亲自迎接,邻翁们也会相聚感叹。告别的行程如此匆忙,题诗惭愧自己写得不够精巧。担心此去音信断绝,只能徒然望着海边的红霞。
赏析
这首诗以送僧归日本为主题,描绘了日本的遥远与独特,以及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诗中既表现了对日本的神秘和遥远的感慨,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朝廷对对外交流的重视。
首联点明日本的地理位置,颔联讲述日本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颈联描述文化交流的方面,包括佛经和语言的沟通。接下来,诗中提到僧人前往日本求道以及人生的漂泊之感,同时强调朝廷的恩宠和重视。后面几句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情景,如乘帆向日、在特殊之地的活动等,展现出一种奇幻的氛围。最后,表达了对离别的匆忙和写诗不够完美的遗憾,以及对音信隔绝的担忧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充满了对远方的想象和对文化交流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些离别的情感和对未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