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序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是南宋朱熹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书写离别情怀的一首词令。该诗通过时间场景的转换,描写送客时的心情,清新别致,意味悠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分上下两阕,共四句。每句都有一个直指或暗示时间的词,建立了这首词时间流动的架构:黄昏——前夜——后夜——清晨,在这段时间内,空间相应变换,景物和人物感情相应变换等,浓浓的离情别绪经过逐步变换,最后化为一片清澄,为这首小令的特色。
首句写景,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后句紧接前句,“澄江”照应“船”,“稳过”照应“楼”,“一片天”照应“落日”,过渡和呼应极为妥贴、平稳。“一片天”既可是落日之实在背景,又可是江天,落日映照水中,波光粼粼,则上下相映,已成一体。“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则由“落日”和“江天”所构成的一片美景不会因人物的情绪波动而破坏。
次句由景及情,点出别离的主角——使君和客。在两方的情意之间,重点在使君的“留”,“依然”使时间向过去延伸,则又交织入使君和客许多言辞之外的因缘,也就是“留意”之所以值得“珍重”。所留之意虽依然,但已不得不别,“一川”即前句的“澄江一片天”,而“别”接应“稳过”,空间距离已悄悄推开,时间也悄悄转换,“落日”转成了“风月”,时间已由黄昏过渡到前夜。
转入下阕,着眼点由使君转为客。上阕的“留意”经“别”的过渡转为“离绪”,留别至别离,视角已转。以夜半的子时划界,夜可分前后,则“风月”当“前夜”,“永夜清霜”当后夜,景象已判然不同。“危弦”点“楼”,“幕毡”点“船”,都照应上阕,用字仍不虚设。时移情移,空间亦暗移。
永夜是夜到深处,深处即转,即所谓黎明前的黑暗。末句立即开朗,先用“明日”点出“清晨”,后用“晴空”点出时间正在向正午进发。“明日回头江树远”是空间的进一步推移,“回头”是客的心理动作,是“离绪”的发展,但“江树远”已显出一片明朗和生机。“怀贤”点出使君和客的友谊基础为共同的志意相投,也在不自觉中流露出词作者作为忧国忧民大哲学家的身份。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
上、下阕所描写的时间是从黄昏到清晨,但这一小段时空变换是一段更大时空变换的转折点,使君和客的相会由种种因素所造成,使君和客的相别也由种种因素所造成,一别以后即属不可知,也许永远不能再相会,这就使词作所描述的小段时空变换有了特殊的意义。词作中时空虽步步变换,但上阕点出“留”,下阕点出“连”,已自然接续成“留连”二字,则人物的感情非“别”所能致。整首小令虽描写黄昏到清晨,但由“明日”一词可知下阕所写全属设想情景,而全词的时间中心点只是“风月从今别一川”的“今”,使君和客二人的感情通过“今”而相合,则一刹那已凝住永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可以理解为对主人的尊称。
- 危弦:急弦。
- 幕毡:帐幕和毡毯。
翻译
落日映照着高大的楼船,稳稳地驶过清澈的江面映照着那一片天空。真诚地珍惜主人挽留客人的情意,依然如旧。从此风月就要在这不同的水域了。 离别的愁绪在那急促的琴弦上悄悄流露。长夜漫漫清霜渗透了帐幕和毡毯。明日回头看那江边的树已遥远,怀念贤德之人。极目远望晴空上大雁排成字接连远去。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江边送别时的景色与氛围。开头通过“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营造出开阔而宁静的画面。“珍重使君留客意”体现了主人的热情挽留与真挚情谊。“风月从今别一川”则流露出分别的无奈与惆怅。下阙进一步渲染离别思绪,用“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烘托出凄凉之感。最后“明日回头江树远”写出了离开后的情景,“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则展现了对贤人的怀念和望着大雁远去的不舍,整体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细腻。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二 》 —— [ 宋 ] 朱熹
- 《 雪消溪涨山色尤可喜口占 》 —— [ 宋 ] 朱熹
-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野塘小隐 》 —— [ 宋 ] 朱熹
- 《 次吕季克东堂九咏野塘小隐 》 —— [ 宋 ] 朱熹
- 《 训蒙绝句三省二首 》 —— [ 宋 ] 朱熹
- 《 次韵别范伯崇二首 》 —— [ 宋 ] 朱熹
- 《 次秀野躬耕桑陌旧园之韵二首 》 —— [ 宋 ] 朱熹
- 《 刘德明彦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为韵赋诗戏成五绝 其三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