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八纮(hóng):指八方极远之地。
翻译
我观察阴阳的变化,在八方极远之地升降。向前看既没有开始,向后看那又哪里会有终结。至高的道理想必就这样存在着,千秋万代和今天是一样的。谁说混沌已经死亡,那虚幻的话语让盲人和聋人都感到吃惊。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朱熹对宇宙、自然和哲理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描述阴阳变化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表达了对宇宙永恒规律的认识,强调了一种宏大且深远的存在。同时,对那些关于混沌已死等不实言论予以驳斥,体现出朱熹对真理的追寻和维护。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题谢安石东山图 》 —— [ 宋 ] 朱熹
- 《 挽刘枢密三首 》 —— [ 宋 ] 朱熹
- 《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二 》 —— [ 宋 ] 朱熹
- 《 昨承诸兄临辱不揆以薄酒蔬食延驻都骑明日视壁间所张墨刻有亡去者人以为德庆丈之廋也驰问遣索蒙需拙诗辄赋所怀往奉一笑而尊犍刻可以归于我矣 》 —— [ 宋 ] 朱熹
- 《 次韵潮州诗六首山居即事用叠翠亭韵 》 —— [ 宋 ] 朱熹
- 《 下元节假行视陂塘因与宾友挈儿甥出郭登山归赋二诗示子直春卿及折桂云谷并写呈郡中诸寮友 》 —— [ 宋 ] 朱熹
- 《 和喜雨二绝 》 —— [ 宋 ] 朱熹
- 《 寄山中旧知七首其六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