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仁术:施行仁政的方法。
- 觳觫(hú sù):恐惧颤抖的样子。
翻译
往昔的贤良君子,存心总是想要推行仁德。追求仁德的发端是有方法的,惠及事物怎会没有缘由。怜悯之心从何而来,在虚幻空明觉悟之处才有真意。从此扩充这样的念头,福泽就会遍及这些百姓。在他人落入水井仓皇之时,在看到牵牛恐惧颤抖之时。以前总觉得那是楚国越国的事,现今要让自己来做好准备。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仁术”展开,表达了对古代贤君子推行仁德及其方法的赞扬。诗人强调了存心求仁的观念,指出仁的起源和推行并非无章可循。诗中通过“恻隐来何自,虚明觉处真”等句,探讨了仁德的本质和来源,认为在内心的觉悟中能寻得真谛。同时提到在各种具体情境中,如他人遇到危险之时,要有仁心和行动。最后表达了不应将他人之事与己无关,而应随时准备践行仁德,具有一定的道德劝勉和思考深度。整体语言古朴典雅,富有哲理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