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责二首(其一)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那堪:怎堪,怎能忍受。(“那”读作“nǎ”)
  •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 绣折金针:刺绣缝衣,指针线活。

翻译

女子舞文弄墨实在是罪过,怎能忍受她吟诵风月呢。把铁砚磨穿了又能有什么成就呢,反倒是刺绣缝衣才被认为是有功劳的。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子的偏见和束缚。诗中朱淑真自嘲女子从事文学创作是一种罪过,认为咏月吟风是不被认可的,而传统的针线活才被视为女子的正经事。诗人通过这种自我责备的方式,批判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待遇和狭隘观念。此诗语言简洁,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无奈,表现了诗人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和反抗。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 3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