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 赠文道希

十分春已去,孤花隐叶,怊怅倚阑心。客游今倦矣,珍重韶光,还共醉花阴。长亭短堠,向从来雨黯烟沈。人何处,匣中宝剑,挂壁作龙吟。 登临。秦时明月,汉国山河,尽云寒雁噤。行不得鹧鸪啼晚,苦竹穿林。寻常总道归帆好,者归帆愁与潮深。苍然暮,高山流水鸣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怊怅:chāo chàng,悲伤失意的样子。
  • 长亭短堠:长亭和短土堡,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和记里的土堆。堠,hòu。
  • :jìn,闭口不作声。
  • :这。

翻译

十分的春天已经离去,孤独的花朵隐藏在枝叶间,怀着悲伤失意的心情倚靠在栏杆边。在外游历如今已疲倦了,珍惜看重这美好的时光,还是一同沉醉在花阴下吧。长亭短堠,向来都是在雨色昏暗烟雾沉沉中。人在何处呢,匣中的宝剑,挂在墙壁上发出龙吟般的声音。 登上高处瞭望。秦朝时的明月,汉时的山河,都被寒云笼罩着,大雁也沉默无声。走不了了,鹧鸪在傍晚啼叫,苦竹穿越树林。平常总是说归帆好,这归帆却带着和潮水一样深的愁苦。暮色苍茫,传来高山流水般的琴声。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一种时光流逝、客游疲倦、人世沧桑的感慨与愁绪。上阕通过描绘春去花残、客游疲惫等景象,营造了一种惆怅的氛围,“怊怅”一词精准地传达出内心的落寞。下阕则通过秦时明月、汉国山河等意象,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行不得鹧鸪啼晚,苦竹穿林”等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愁苦之情。结尾用“高山流水鸣琴”,使整个意境增添了几分高雅与空灵,也体现出一种知音难寻的孤独感。

沈曾植

沈曾植

沈曾植,字子培,号乙盦,嘉兴人。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安徽布政使,署巡抚。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