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

·
云间长抱石,鸥梦浅依沙。 山静能容客,潮流直到家。 苟全徙倚便,小隐困穷加。 不识春风面,何人问落花。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光文:未查到具体的诗人,可能是某位不知名的作者。
  • 鸥梦:指鸥鸟的梦境,常用来象征闲适的生活。
  • 徙倚:徘徊,闲逛。
  • 小隐:小型的隐居之处,此处指简陋的居所。
  • 苟全:姑且保全,勉强维持。
  • 落花:春天凋谢的花朵,常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翻译

在云端之上,石头长久地拥抱着大地,鸥鸟的梦境在沙滩上轻轻依偎。山间的宁静足以容纳游人,江水的潮流一直流淌到你的家。如果你只满足于闲适地漫步,即使简陋的居所也显得格外舒适。没有人关心春风吹过时花朵的凋零,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静谧、自然和谐的画面。首联以云石鸥梦为意象,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恬淡生活。颔联强调了山的静谧和水的流动性,寓意生活的包容与自然的深远。颈联则借“徙倚”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满足,即使在困穷之中也能找到隐逸的乐趣。尾联以“不识春风面”象征美好事物的无人问津,反映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落花般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惋惜。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