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性:指野菊未经人工栽培驯化的天然生性。
- 偏宜:最适宜。
- 寒花:指菊花,因开在深秋,故称。
翻译
野菊的天性适合在野外生长,它是独能耐受寒冷的花。经过冬天仍然没有开完,它不是开给世俗之人观赏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野菊的特性和品格。诗中通过“野性偏宜野”强调了野菊的天然本性与野外环境的契合,表现出它的自由自在和独特之处。“寒花独耐寒”突出了野菊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和顽强。“经冬开未尽”进一步展现了野菊的生命力,即使经历寒冬,依然绽放。最后一句“不与俗人看”,则体现了野菊的高洁,它并非为了迎合世俗之人的喜好而存在,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味。整首诗借野菊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其诗文散见于方志,台湾诗文总集,以及笔记杂纂,如连横《台湾诗荟》、陈汉光《台湾诗录》。至于别集之辑录,则有宁波同乡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以及龚显宗主编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兹以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沈光文诗作的清代方志艺文志为底本,并参校下列诸本:《台湾诗荟》、《台湾诗乘》、《台湾诗录》、《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参考侯中一《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台北:宁波同乡会,1977;龚显宗《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资料汇编》,新营:台南县文化中心,1998。〗(江宝钗撰)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