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汪东
谁道温柔即是乡。春归人去两茫茫。此时欲断已无肠。 桃树身僵休误李,蚕蛾丝尽只留桑。可能沈醉换悲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温柔乡:本意是指美女聚居之所,这里引申为令人沉迷、感觉美好的境地 **,**也可指沉浸于温柔情感中。
  • 春归人去:春天回来了,人却离开了,用来形容人事变迁,美好的事物没有同时留存。
  • 欲断已无肠:意思是悲痛到了极点,连肝肠都仿佛痛断,到后来连痛断肝肠的悲痛之感都变得麻木。
  • 桃树身僵休误李:化用成语“李代桃僵”,这里反用其意,原指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里意思是桃树自己已经僵死就不要再连累李树,表达一种不应被牵连或者不要让无辜者受损的意思 (jiāng):僵硬、枯萎。
  • 蚕蛾丝尽只留桑:化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意思是蚕蛾吐丝殆尽,只留下桑叶,寓意感情耗尽后只留下与过去有关的基础。
  • 沈(chén)醉:即“沉醉”,深深地陶醉、沉迷。

翻译

谁说温柔就能成为令人沉醉留恋的梦乡。春天已经归来,可那个人却离去,留下一片茫然与惆怅。此刻满心的悲痛,肝肠仿佛早已痛断得没有了丝毫感觉。

桃树如果已经僵死,千万别再连累旁边的李树;蚕蛾把丝吐尽后,只留下了曾经依赖的桑树。在这样的情境下,难道借沉醉于酒中就能换去内心这无尽的悲凉?

赏析

这首《浣溪沙》是一首充满了伤怀情感的词作。上阕开篇“谁道温柔即是乡”以一种质疑的语气,打破人们对于温柔情境的美好幻想,“春归人去两茫茫”描绘出时间(春天归来)和人事(人离去)的巨大落差,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迷茫的氛围,“此时欲断已无肠”则进一步把悲伤的情绪推向极致,通过对极度悲痛心境的描写,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

下阕“桃树身僵休误李,蚕蛾丝尽只留桑”两句用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抒发感情。“桃树、李树”和“蚕蛾、桑”的比喻都十分贴切又富有寓意,暗示着情感纠葛和付出后的无奈,情感如吐尽的蚕丝,徒留下无尽虚空。最后“可能沈醉换悲凉”以疑问作结,表达出词人明知沉醉不一定能真正化解内心悲凉却仍想一试的复杂心境,增添了一丝无奈与不甘 ,整首词从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用词精炼却意境深远,体现出词人在情感创伤后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