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词
蚕月人家爱晴旭,纸筐分叶声满屋。
三眠过后桑树稀,称来银茧缫为丝。
山村日午纬车响,榆柳阴阴烟火迟。
忆昔民间累苛派,新丝二月长先卖。
近年儿女有完襦,急公更足偿私债。
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马头娘。
不辞小妇闺中苦,愿作山龙藻火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蚕月:农历三月,是养蚕的月份。
- 三眠:蚕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 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 纬车:即纺车。
- 苛派:繁重的摊派。
- 完襦(rú):完整的短衣。
- 马头娘:蚕神。
翻译
在养蚕的月份里人家喜爱晴朗的旭日,纸筐分放桑叶的声音充满屋子。蚕经过三眠之后桑树变得稀少了,称量着银白的蚕茧然后抽丝。山村到了中午纺车发出声响,榆柳树的树荫下烟火缓缓升起。回忆往昔民间深受繁重摊派之累,新丝在二月就早早地先卖掉。近年来儿女们有了完整的短衣穿,赶紧完成公家的任务更足以偿还私人债务。艰难的衣食来源在于农桑,年年都要祭拜蚕神马头娘。不推辞小妇人在闺中的辛苦,只愿做成有山龙图案和藻火图案的华美衣裳。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养蚕的过程和乡村生活的场景,以及蚕桑对于农家生活的重要性。诗中展现了蚕月时的热闹景象,分叶声满屋显示出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过去因为苛派,新丝要早早卖掉,而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儿女有衣穿,还能完成任务和偿还债务。体现了人们对平静美好生活的感恩和对蚕神的敬重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真实,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乡村蚕桑生活的特点和农家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