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西门游隐山诸洞

我有太古室,弃在城西隅。 其下清泠渊,浸漾为陂湖。 谁欤亭其间,疏凿辟榛途。 年年荷花时,拿舟侣鸥凫。 下饮空明光,倒摘青珣玕。 北陟峰巀嶪,南窥洞盘纡。 乳藻发自然,状态难为摹。 南华与道德,玄化归空无。 谁云古仙逝,蜕此真人趺。 悠然濯尘缨,恍若弄元珠。 侧凌百尺潭,欲纵千石䒀。 神膏溢盆盎,寒磴罗笙竽。 贤哉李给事,胜赏诚独殊。 如何千载下,清源日淹芜。 自哂昂藏躯,掊弃同康瓠。 不置江海间,焉能出樊笯。 敢希隐山隐,聊入壶公壶。 高枕北牖风,宁非羲皇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古室:年代久远的屋室。
  • 清泠渊:清澈寒冷的深潭。“泠”读作“líng”。
  • 榛途:荆棘丛生的道路。
  • 巀嶪(jié yè):高峻的样子。
  • 盘纡:回旋曲折。
  • 珣玕:一种美玉。
  • 玄化:深远的造化。
  • :蜕变。
  • (fū):碑下的石座。
  • 尘缨:尘世的束缚。
  • 元珠:宝珠。
  • 神膏:神奇的膏脂。
  • 盆盎:泛指各种容器。
  • :石阶。
  • 笙竽:管乐器。
  • 李给事:指唐人李渤,曾任江州刺史、给事中等职,曾在隐山修行。
  • 昂藏躯:气宇轩昂的身躯。
  • 掊弃:抛弃。
  • 康瓠:空壶,比喻庸才。
  • 樊笯:鸟笼,喻指束缚。

翻译

我有个久远的屋室,弃置在城西角。它的下面有清澈寒冷的深潭,渐渐浸渍形成了湖泊。是谁在这中间修建了亭子,疏通开凿而开辟出满是荆棘的路途。每年荷花盛开时,划船与鸥鹭野鸭为伴。在下面饮用清澈明亮的潭水,倒挂着摘取青色的美玉。向北登上高峻的山峰,往南窥探回旋曲折的山洞。钟乳石上的水藻自然生长,那状态难以描摹。南华经和道德经里的道理,深远的造化都归于空无。谁说古代仙人已逝,在这里蜕变留下了真人的石座。悠然地洗涤尘世的束缚,仿佛在把玩宝珠。侧边靠近百尺深的水潭,想要纵放千石那么大的船只。神奇的膏脂溢满了各种盆罐,寒冷的石阶上排列着笙竽。贤能啊李给事,这优美的景色实在是独特。为何千年之后,这清澈的源头一天天被荒芜。自己笑这气宇轩昂的身躯,如同抛弃的空壶般无用。不放置在江海之间,怎么能逃出这束缚。不敢奢望如隐山般的隐逸,姑且进入如壶公般的仙境里。高枕着北窗的风,难道不是如同羲皇的弟子一样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隐山诸洞的美妙景色与独特氛围。诗中通过对太古室、清泠渊、山峰、山洞、荷花、游禽等景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幽、神秘而富有魅力的自然世界。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对古代贤达的敬仰,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和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渴望挣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本真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邓辅纶

清湖南武冈人,字弥之。咸丰元年副贡。曾入南昌围城中省父,一度率兵镇压太平军。以曾国藩荐擢至道员。少与王壬秋交好,壬秋遍研群学,辅纶专治文史,后俱以诗名。邓诗全学《选》体,多拟古之作。有《白香亭诗文集》。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