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恹恹:精神委靡貌。
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淋漓:雨水沾湿或流滴貌。
窗棂:即窗格。
剪个红衣人扫晴:是我国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所用的剪纸妇人像,妇人手携一笤帚,常以红纸和绿纸裁剪而成,用线绳悬挂在屋檐下或树枝上,借风力摇摆旋转做扫除状,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祈晴的巫术活动,目的是止断阴雨,以利于晒粮和出行,广泛流行于我国华北以及江南地区,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信仰形式之一。《帝京景物略》卷之二“春场”记:“雨久,以白纸作妇人首,剪红绿纸衣之,以苕帚苗缚小帚,令携之,竿悬檐际,曰扫晴娘。”河南《淮阳乡村风土记》中提到“先用秫杆制作女人形一,同时假造扫帚一把插其手中,另一线绳将此人形系于院中树上,于日之晨午晚时三刻向之唱歌:‘扫晴娘,扫晴天,绿衫红衫任你穿。’倘就此不日晴天,则即以红绿纸为裁一衣衫,以火焚之。俗名此人为‘扫晴娘’。”“扫晴娘”以红衣或者绿衣为主要服装,是因为在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中,红色是太阳的表现色,青色(即绿色)是太阳神木的表现色,两者同时孕育着太阳的母题,是祈晴巫术召唤太阳的根本目的所在。
薛时雨
清安徽全椒人,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咸丰三年进士,授嘉兴知县,官至杭州知府。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去官后,主讲崇文尊经、惜芳等书院,从游者甚众。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 230篇诗文
薛时雨的其他作品
- 《 题秦淮停云小榭 》 —— [ 清 ] 薛时雨
- 《 浣溪纱十年前谱江山船曲八阙钱塘富春间十七八女郎争引箜篌传唱今秋重至江干雾鬓风鬟都非畴昔亦无能翻旧曲者酒酣耳热情思黯然偶诵旧曲誇客客曰对新人诵旧曲江郎才尽耶遂即席重倚八阙命曰后江山船曲 》 —— [ 清 ] 薛时雨
- 《 琐窗寒 · 寒食 》 —— [ 清 ] 薛时雨
- 《 崇文书院讲堂联 》 —— [ 清 ] 薛时雨
- 《 调笑令 》 —— [ 清 ] 薛时雨
- 《 偷声木兰花 · 新晴 》 —— [ 清 ] 薛时雨
- 《 百字令题戚砥斋明经士廉拈花图图中人为北道歌者 》 —— [ 清 ] 薛时雨
- 《 浣溪纱 其六 咏江山船八首 》 —— [ 清 ] 薛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