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戍楼(shù lóu):古代边防用以瞭望和守备的城楼。 络绎:连续不断;往来不绝。 邪许(yé hǔ):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喊声。 林杪(miǎo):树梢。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揖(yī):拱手行礼。 }
翻译
{ 边防的城楼接连不断,好似连绵的军营。进入山谷,传来打柴人的歌声和劳动的呼喊声。 山涧的流水从树梢倒挂而下,山间的云朵贴着街市的屋檐斜飞而过。 山顶上飘落的树叶显示出秋天的清瘦,溪流上层的山峦在夕阳的照耀下明亮动人。 独自坐在胡床上,处在一片空翠之中,两座山峰好像在拱手行礼,更增添了几分情意。 }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三角涌山庄傍晚的景色,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中通过“戍楼络绎似连营”表现出山庄的庄严与防守之感,而“入谷樵歌邪许声”则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劳动的热闹。“涧水倒悬林杪下,山云斜掠市檐行”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动态之美,富有想象力。“岩巅落木秋容瘦,溪上层峦夕照明”刻画了秋天的萧瑟和夕阳下山峦的美丽。最后“独踞胡床空翠里,双峰如揖更生情”,诗人独自坐在胡床上,感受着周围的美景,两座山峰如拱手行礼,使诗人产生了更多的情感共鸣。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
林占梅
林占梅,构筑潜园,雅集诗骚。文酒之盛,冠于北台。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陈培桂《淡水厅志》、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 6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