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奁(lián):妇女放梳妆用品的器具。
- 凉鉴:镜子。
- 蟠(pán):环绕。
- 金兽:指兽形的香炉。
- 蛟螭(chī):蛟龙,泛指水族。
- 钮:器物上可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分。
- 翠鸾:鸾鸟,多比喻女子。
- 涴(wò):玷污,弄脏。
翻译
放梳妆用品的匣子上镜凉凉的,周围环绕着兽形香炉。镜子背面压制着蛟龙状的钮。那美丽的女子偏偏嫉妒小菱花镜。向来是“团圆”这两个字比不上它。鸾鸟别说心硬如铁。曾经也如春笋般被提携。在这尘世被玷污又能怎样呢。我也是被人怜惜,被人打磨。
赏析
这首词以镜为喻,通过对镜的描写抒发了一种别样的情感。上阕写镜的华丽及女子对镜的特殊情感,镜子精美,却让女子生出别样情绪,或许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下阕进一步描绘,将翠鸾与镜联系起来,展现尘世对其的影响以及其经历。词中用“受人怜惜”“为人磨”等表述,将镜子的状态和人的感受巧妙融合,富有寓意,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整体意境细腻温婉,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红林檎近 人日雪中作 》 —— [ 清 ] 陈维崧
- 《 绮罗香 · 清明感怀 》 —— [ 清 ] 陈维崧
- 《 天香 咏桂 》 —— [ 清 ] 陈维崧
- 《 潇湘神 · 盱眙舟中作 》 —— [ 清 ] 陈维崧
- 《 西江月 夜宿何雍南斋中 》 —— [ 清 ] 陈维崧
- 《 霜叶飞 夜雨感旧柬史云臣 》 —— [ 清 ] 陈维崧
- 《 鹧鸪天 七夕后一夕路次淮阴作 》 —— [ 清 ] 陈维崧
- 《 圆通阁寺门即目 》 —— [ 清 ] 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