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娥:美貌的女子。(娥:é)
- 龙堂:画有蛟龙之堂。
- 青绮:青色的细绫。
- 蛟宫:传说中蛟龙居住的宫殿,此处借指张女郎的居处。
- 娣:古代姐姐称妹妹为娣,此处可理解为妹妹般的爱人。(娣:dì)
翻译
路途千里,处于湘江之水畔,江面上微风吹动,好似翻卷着绣被。轻易地辞别了美丽的女子归去了。 泪水滴落在绘有蛟龙的堂中那青色的细绫上。十年后重新构建与她(像妹妹般的爱人)的情意。忧愁至极啊,在这楚地的天空下。
赏析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上阕通过“千里”“湘中水”点明了地点,“微风翻绣被”以形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别样的氛围,随后道出“轻别玉娥归去矣”,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下阕“泪滴龙堂青绮”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情绪,“十年重构蛟宫娣”则蕴含着对未来团聚的期望,而“愁绝楚天上已”则将忧愁之情推向了极致,体现出作者在楚地天空下的无尽哀愁。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环境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许。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 1702篇诗文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满江红 其二 过京口复用前韵二首 》 —— [ 清 ] 陈维崧
- 《 塞孤 早春寄周伯衡先生并讯倪子闇公 》 —— [ 清 ] 陈维崧
- 《 九月十九日同贲黄理田公燮登慈仁寺内毗卢阁分赋登高二韵录一 》 —— [ 清 ] 陈维崧
- 《 满江红 · 怅怅词 》 —— [ 清 ] 陈维崧
- 《 贺新郎 奉答蘧庵先生即次原韵 》 —— [ 清 ] 陈维崧
- 《 偷声木兰花 咏钱 》 —— [ 清 ] 陈维崧
- 《 东风齐着力花朝 》 —— [ 清 ] 陈维崧
- 《 齐天乐 · 暮春风雨 》 —— [ 清 ] 陈维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