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水斋杂忆

携稚山斋理梵书,廿年人事几乘除? 柴门石彴层层磴,肠断元方旧捧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稚山斋: 陈宝琛的书房名,可能暗示着主人的儒雅或对佛教的亲近。
  • 梵书: 指佛教经典,梵文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神圣语言。
  • 廿年: 即二十年,指时间跨度。
  • 乘除: 古代数学概念,这里泛指人事的增减、变迁。
  • 柴门: 简陋的木门,常用于形容乡村或隐居处。
  • 石彴: 石桥,古代常见于山水间的简朴桥梁。
  • 层层磴: 层叠的石阶,形容山路崎岖。
  • 元方: 《世说新语》中的角色,后世常用来指正直有礼的孩子,此处可能借指陈宝琛对过去的怀念。
  • 捧舆: 搬运车子,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某件往事或者物品。

翻译

在稚山斋里整理着佛经,二十年来的生活变化无常,就像数学上的加减法一样。那曾经的柴门前,有一座石头小桥,连接着层层石阶,每一步都让我想起元方当年搬运东西的情景,令我心痛不已。

赏析

这首诗以个人书房为背景,通过回忆二十年来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感慨。稚山斋中的梵书象征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而柴门石彴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沧桑的画面。诗人对“元方旧捧舆”的回忆,不仅体现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寓含了对纯真时光流逝的惋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