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行舟已发,又经旬调笑。不算匆匆别离了。奈飞龙骨出,束竹肠攒,月额雨持比泪珠差少。 罗囊针管就,络以朱绳,淡墨疏花折枝袅。中有锦笺书,密嘱归期,道莫忘翠楼烟杪。枉姑负,刘郎此重来,恋小洞春香,尚馀细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旬:经过十天。“旬”,十天。
  • 龙骨:指船。
  • (cuán):聚集。
  • 月额:妇女画眉如月的额头。
  • 罗囊:丝织袋子。
  • 烟杪(miǎo):高而细的树梢般的地方,此指高楼顶处。

翻译

船已经出发前行了,又过了十天的调笑欢乐。不能算是匆匆就别离了。无奈那船如飞龙般驶出,如束竹般聚集的愁肠,那如妇女月额般的雨滴比泪珠也少不了多少。 丝织袋子和针管准备好了,用朱红色的绳子缠络着,淡淡的墨色、稀疏的花朵、折下的花枝袅袅。里面有锦帛书信,秘密叮嘱着归来的日期,说着切莫忘记翠楼的楼顶高处。徒然地辜负了,像刘郎这样再度重来,留恋那小洞的春日香气,还有残余的细草。

赏析

这首词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细腻复杂。先描写了行船离去已有时日,离别的愁绪缠绕。将雨和泪作比,体现愁肠之深。接着描述了准备的物品和其中藏着的书信,以及书信中约定的归期和叮嘱,尽显女子的期盼与牵挂。最后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和那个地方的留恋,整体营造出一种哀怨、惆怅又带有期盼的氛围。词句委婉含蓄,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南朱北王”);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选《明诗综》100卷,《词综》36卷(汪森增补)。所辑成的《词综》是中国词学方面的重要选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