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午: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因“五”与“午”通,五月又称作午月,故“重午”就是重五。
- ****天中:端午节的别称 。
- ****阳极阴生:古人认为,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阳气达到极盛,之后阴气开始滋生。
- ****五自:“五”指五月初五的端午,强调这一节日自身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 ****角黍(shǔ):即粽子,因形状有角而得名。
- ****綵丝:五彩丝线,端午时有系五彩丝线的习俗 。
- ****制蛟龙:传说五彩丝线可以制服蛟龙。
- ****沉汨(mì):指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 ****英灵:指屈原的灵魂。
- ****浮菖(chāng):端午节有在水中放置菖蒲的习俗。
- ****逐客:诗人自指,李纲当时被贬谪,远离家乡。
翻译
到底是谁把这个佳节称作天中呢?原来是在这阳气达到极盛、阴气开始滋生的五月初五呀。那粽子只是能够让小孩子感到欢喜快乐,五彩丝线又怎能真正制服蛟龙呢?那千年之前沉于汨罗江的英烈屈原的英灵依旧长存,万里之外处处都有在水中放置菖蒲的相同习俗。我这被贬谪在外的游子虽然有自己的家,却没办法回去,只能将满怀的离别愁恨寄托给那南风,让它四散而去。
赏析
这首诗围绕端午节展开,既有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与思考,也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以疑问开头,点明端午节别称的由来,为全诗奠定文化氛围。颔联从习俗入手,通过“角黍娱幼稚”与“綵丝制蛟龙”看似童真的习俗,引发人们对习俗本质意义的思考 ,也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颈联诗人提到屈原的英灵以及普世的端午习俗,既体现对屈子的追思,又让节日和风俗有了更深的历史内涵。尾联则笔锋一转,诗人揭示自己被贬谪、有家难归的境遇,抒发了心中满怀的离恨。整首诗融合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悲叹,时空交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展现出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复杂的心境。

李纲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茍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
► 1659篇诗文
李纲的其他作品
- 《 庚戌正月一日游都峤山留五绝句栖真观中 》 —— [ 宋 ] 李纲
- 《 去岁道巴陵登岳阳楼以望洞庭真天下之壮观也因诵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句追 》 —— [ 宋 ] 李纲
- 《 金陵怀古四首 》 —— [ 宋 ] 李纲
- 《 赠虞公明察院 》 —— [ 宋 ] 李纲
- 《 许子大龙图挽词二首 》 —— [ 宋 ] 李纲
- 《 还自鼓山过鳝溪游大乘榴花洞瞻礼文殊圣像漫成三首 》 —— [ 宋 ] 李纲
- 《 次韵和渊明形影神三首形赠影 》 —— [ 宋 ] 李纲
- 《 端康之间地名越城五山秀峙有蜿蜒飞跃之状山有五龙庙当秦时神媪临江五龙从之游没葬山上庙祀至今灵响甚著乡人以风雨候龙之归因作送迎辞五绝句以遗之 》 —— [ 宋 ] 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