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庙
治水弗绩鲧当殛,逃入羽渊为黄能。
韩山东北有荒庙,豕象冕服吁怪哉。
乡社养牲禁畜豕,恐触神怒风雷灾。
秦汉以来不读礼,祝尸鼎俎如优俳。
魂魄久与魑魅杂,野妖阴怪凭草莱。
高山南北二千里,谽豁凿断龙门开。
昆仑长河走出海,神禹功大不可偕。
后王书称嗣天子,永为万世严祠斋。
为崇王像备冠舄,寝庑敞侈完倾摧。
明饬有司正祀典,春秋致祭吾自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鲧(gǔn):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人物,黄帝的曾孙、昌意的孙子、颛顼的儿子。
- 绩:功业。
- 殛(jí):杀死。
- 羽渊:古地名。
- 黄能: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 豚:小猪,亦泛指猪。
- 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
- 乡社:乡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 优俳: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 谽豁(hān huō):犹张开。
- 龙门:比喻声望高的人。
- 嗣天子:继位的天子。
翻译
鲧治水没有功绩应当被处死,逃到羽渊变成了黄能。韩山的东北有座荒庙,里面有猪和着冕服的怪异景象令人惊奇。乡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养牲畜禁止养猪,怕触怒神明引发风雷之灾。从秦汉以来不遵循礼制,祭祀的仪式如同那些表演乐舞谐戏的艺人一样。魂魄长久地和鬼怪混杂,野外的妖邪凭借着荒草。高山从南到北有二千里,张开而凿断龙门。昆仑的长河奔流而出走向大海,大禹的功绩极其伟大不可相比。后来的君王书记载继位天子,永远为万世严格进行祭祀。为尊崇王像准备帽子鞋子,房屋宽敞奢华却也有损坏倾倒的。明确告知有关部门端正祭祀典仪,春秋时节的祭祀我会亲自来。
赏析
这首诗围绕鲧庙展开,先陈述鲧治水无功而被罚的故事以及相关传说,描述了鲧庙中一些奇特景象,批判了秦汉以来一些不合礼制的祭祀行为。接着强调了大禹功绩的伟大。诗中还提及对于鲧庙的对待方式以及对祭祀典仪的重视。整体上,既有对历史人物及传说的叙述,又有对现实祭祀情况的思考和感慨,展现出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与思索。语言古朴,具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