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尹四首

赫赫清军吏,百县罹疾威。 伛偻入公堂,出门无完肌。 亦有在中庭,顷刻毙鞭笞。 肫肫涖川子,骏奔立阶墀。 悯民太无辜,委曲陈哀词。 上官为平反,南海免疮痍。 清风驱溽暑,人今有口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罹(lí):遭受。
  • 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形容恭敬的样子,这里指百姓。
  • 中庭:庭院中间。
  • 肫肫(zhūn zhūn):诚恳的样子。
  • 涖(lì):治理,管理。
  • 川子:可能指治理河流的官员,此处或指代官员。
  • 骏奔:急速奔走。
  • 阶墀(chí):台阶。
  • 溽暑(rù shǔ):指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

翻译

那些威风凛凛的清军吏,让百县的百姓遭受他们的淫威。百姓弯腰曲背地进入公堂,出门时身上没有一块完好的肌肤。也有在庭院中间,转眼间就被鞭笞而死的人。诚恳的(此处的涖川子不确定具体所指)官员,急速奔走站立在台阶上。他怜悯百姓实在无辜,委婉曲折地向上陈述悲哀的言辞。上级官员为此平反,使南海之地免受灾难。清廉的风气驱散了夏季的闷热,人们对他如今有口皆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官吏对百姓的欺压以及一位有良知的官员为百姓平反的情景。诗的前四句通过“赫赫清军吏”“百县罹疾威”“伛偻入公堂”“出门无完肌”等描述,展现了清军吏的蛮横和百姓的悲惨遭遇,让人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接下来,“亦有在中庭,顷刻毙鞭笞”进一步强调了百姓所受的迫害之深。而“肫肫涖川子,骏奔立阶墀。悯民太无辜,委曲陈哀词”则塑造了一位心系百姓、敢于为民请命的官员形象,他的出现给黑暗的现实带来了一丝希望。最后两句“清风驱溽暑,人今有口碑”,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赞美,他的正义之举如同清风驱散了溽暑,赢得了人们的赞扬。整首诗对比鲜明,通过对清军吏的残暴和这位官员的善良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正义的渴望。

霍与瑕

明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 7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