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葭律(jiā lǜ):古人以芦苇膜之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冬至前阳气发动,芦苇灰就会自行飞出,所以称律管飞灰为“葭灰”,亦称“葭律”,这里用以表示时令。
- 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
- 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的样子。
- 参(cān):高。
- 社树: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 陵苕(líng tiáo):花名,凌霄花。
翻译
时令到了岁末,依着葭律可知霜期将至,我远望那广阔的原野。鸟儿上下翻飞,短长的桥梁断断续续地出现在视线中。人刚出生时会先哭泣,高耸入云的柏树最后才凋零。怎敢像那社树一样,又如同那攀附于他物的凌霄花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岁暮时节的景象和抒发作者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诗中以葭律和霜信点明季节,展现出冬日的氛围。通过对上下翻飞的鸟儿和断续的短长桥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坠地儿先哭,参天柏后凋”则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起始和终结的不同,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最后两句作者表达了不愿像社树和陵苕那样,可能是在表达不愿随波逐流、攀附权贵,或者是对某种缺乏独立精神的现象的批判。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洁,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