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即事

数湾流水断桥涯,深巷寒村放士宜。 客久况当黄叶落,梦馀忽忆老梅迟。 寄愁何必在天上,葬冢从教近伯夷。 不是登高难作赋,孝风孝雨□吾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放士宜:适宜放纵之士(士指读书人或有抱负的人)
  • (yú):同“余”,剩余,残存
  • (zhǒng):坟墓
  • 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因互让王位而逃走,后和弟弟叔齐隐居,因反对周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在这里借指隐士或高洁之士
  • 作赋:创作诗赋

翻译

几湾流水在断桥边流淌,深深的小巷和寒冷的村庄适合放纵之士居住。 客居久了,正逢黄叶飘落,梦后忽然想起那迟开的老梅。 寄托忧愁何必在天上,埋葬坟墓就让它靠近高洁之士。 不是因为登高难以创作诗赋,而是那孝顺的风气和如雨般的恩情让我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居之地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流水、断桥、深巷和寒村,营造出一种幽静、冷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这一环境的独特感受,认为此地适合放达之士。接下来的两句,“客久况当黄叶落,梦馀忽忆老梅迟”,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时间之长,以及在黄叶飘落的季节,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寄愁何必在天上,葬冢从教近伯夷”,则体现了诗人一种超脱的心态,他认为忧愁不必寄托在高远的天上,而死后若能靠近像伯夷这样的高洁之士埋葬,也是一种归宿。最后两句“不是登高难作赋,孝风孝雨□吾思”,强调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是因为登高而难以创作诗赋,而是因为对孝道和恩情的思考与怀念。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透露出诗人对旅居生活的复杂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