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均德前任酆都县丞服阕赴京过余林下

· 蓝仁
三仕为丞不负人,蜀中赤子恋慈亲。 先茔已许号松柏,宣室犹思问鬼神。 偶过草堂留药物,又趋京国拂衣尘。 承家黄霸能为郡,他日应期昼锦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酆都县丞(fēng dū xiàn chéng):酆都县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之官。
  • 服阕(fú què):守丧期满除服。
  • 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的地方。
  • 赤子:指百姓。
  • 先茔(xiān yíng):祖先的坟墓。
  • 宣室: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帝王。
  • 黄霸:西汉名臣,以宽和治民而闻名。
  • 昼锦:指富贵还乡。

翻译

你三次担任县丞都没有辜负百姓,蜀中的百姓像孩子依恋慈母一样眷恋着你这位好官。 你的祖先墓地已被允许称作松柏之地,帝王还想着向你询问有关鬼神之事(意指你的才能被帝王看重)。 你偶然路过我的草堂留下一些药物,又赶赴京城去拂除衣服上的灰尘(意指重新入朝为官)。 如黄霸一样能够治理郡政来承继家业,日后应当期望你富贵还乡,荣耀无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蓝仁为友人黄均德赴京而作。诗中先赞扬了黄均德的为官之道,深受百姓爱戴。接着提到他的祖先墓地得到认可,以及他的才能被帝王看重。然后描述了他路过草堂的情景以及再次赴京的行程。最后,诗人以黄霸作比,表达了对黄均德未来能够治理好地方、取得辉煌成就并荣耀归乡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官员的期望。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