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诗二十一首清河即事

孤舟何处逢佳节,淮有三洲半草莱。 乡国弟兄鸿雁信,客途风雨菊花杯。 空囊自觉长安远,明镜何须短鬓催。 却忆故园年少事,壶觞戏马月中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舟:单独的一只船。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三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淮河上的三个洲。
  • 草莱:杂草,野草。
  • 乡国:家乡。
  • 鸿雁信:比喻书信,源自鸿雁传书的典故。
  • 客途:旅途。
  • 菊花杯:指以菊花为伴的酒杯,象征秋日的闲适与诗意。
  • 空囊:空空的行囊,比喻贫穷或无所获。
  • 长安:古代都城,此处指代京城或远方的目的地。
  • 明镜:明亮的镜子。
  • 短鬓:短的鬓发,指年纪已大。
  • 壶觞:酒器,代指饮酒。
  • 戏马:骑马游玩。
  • 月中回:在月光下返回。

翻译

我乘坐的孤舟在何处遇到这美好的节日?淮河上的三洲之地,一半被杂草覆盖。 家乡的弟兄们传来书信,如鸿雁般的消息;而我在这旅途中的风雨中,举杯与菊花为伴。 空空的行囊让我自觉离长安遥远,明亮的镜子啊,何必催促我这短鬓的年华。 回忆起故园年轻时的往事,在月光下饮酒骑马,欢乐地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心情与回忆。诗中,“孤舟”、“空囊”等词语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贫困,而“乡国弟兄鸿雁信”则透露出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比旅途的艰辛与回忆中的欢乐,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