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有感甲申之变三首

汉家天仗肃仙班,一掷金椎不复还。 苜蓿祗肥秦塞外,樱桃谁荐晋陵间! 魂招蜀望花同碧,泪染姚华竹尽斑。 何处旌旗皆缟素,好传露布到阴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椎(jīn chuí):金制的锤子,这里指珍贵的物品或象征性的东西。
  • 苜蓿(mù xu):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喂养牲畜。
  • 樱桃:一种水果,这里可能指某种祭祀或仪式中的供品。
  • 晋陵:晋朝的陵墓,这里指晋朝的历史遗迹。
  • 蜀望:蜀地的希望或期待。
  • 姚华:可能指某种植物或花卉,具体不详。
  • 缟素(gǎo sù):白色的丧服,表示哀悼。
  • 露布:古代传递消息的一种方式,这里指传递消息或命令。
  • 阴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翻译

明朝的宫廷仪式庄严肃穆,珍贵的金椎一掷之后便不再归还。 苜蓿只在秦塞之外肥沃,樱桃又有谁在晋陵间供奉! 蜀地的希望如同碧绿的花朵,泪水染红了姚华,竹子也尽是斑点。 何处旌旗都是白色的丧服,消息如何能传到遥远的阴山?

赏析

这首诗是张煌言对明朝末年政治动荡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金椎不复还”、“樱桃谁荐晋陵间”等句,表达了对明朝辉煌不再、历史遗迹无人问津的哀叹。后两句则通过“蜀望花同碧”、“泪染姚华竹尽斑”等意象,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个人的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深沉的情感。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清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