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洞庭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沈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眩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霾(mái)云:阴云。
- 蓬蓬:形容云气旺盛的样子。
- 乍:忽然。
- 素月:洁白的月亮。
- 敛容:指月亮收起光辉,变得暗淡。
- 冯夷宫:传说中水神冯夷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水府。
- 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 骊(lí)龙:传说中黑色的龙。
- 腾踔(chuō):跳跃。
翻译
大风扬起阴云,茫茫千里,云气旺盛,天空仿佛被水汽笼罩。风停云散,波浪刚刚平静,青天倒映在水中,仿佛湖水成了天空。起初看到落日沉入波浪中,一片通红,洁白的月亮将要升起,天色渐渐暗下来。船夫们回头都向东望去,月亮在水中忽隐忽现,原来就在那水府之中。不一会儿,月亮从水波之上忽然升起,水面上如镜子般展开十多丈的银光。月光沉浸在水中,水映照着天空,一片澄澈明亮,光影相互回荡。此时骊龙潜伏在最深的地方,让人目眩,无法衔珠而吟。巨大的鱼儿无知地跳跃着,鱼鳞片片晃动,如千片黄金闪耀。人世间这样的美景难以必定遇到,快乐却往往从偶然中获得。远远听到渔父唱着歌过来,才发觉今天是中秋之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洞庭湖上的独特景色和作者的感受。诗的开头写大风扬起阴云,云气弥漫,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描述了风停云散后,青天倒映在水中的奇妙景象,以及落日沉波、素月升天的过程,画面感极强。随后,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月亮从水波中升起,月光水天相互交融的空灵之美,令人陶醉。诗中还提到了骊龙潜底、巨鱼腾跃,增添了一些神秘和动态的元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美景难得、快意偶然所得的感慨,以及听到渔父歌声后才意识到中秋佳节的到来,使整首诗在美妙的景色描绘中又蕴含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洞庭湖中秋夜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查慎行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 5312篇诗文
查慎行的其他作品
- 《 晓发梁山 》 —— [ 清 ] 查慎行
- 《 院长汤西厓前辈出示与副相揆公赠答诗索余次和六首 其四 》 —— [ 清 ] 查慎行
- 《 武陵除夕 》 —— [ 清 ] 查慎行
- 《 平越遇雷玉衡索留别之句口占赠之 》 —— [ 清 ] 查慎行
- 《 晓渡衡水桥风色甚寒小饮市楼 》 —— [ 清 ] 查慎行
- 《 从渡水桥步行至武山小憩吴氏园亭十四韵 》 —— [ 清 ] 查慎行
- 《 武英殿后老桑 》 —— [ 清 ] 查慎行
- 《 蒙阴城东十馀里地名城子庄壬午初秋曾一饭于此水旱之馀居民百馀家转徙殆尽惟旧时逆旅主人在耳感叹不已纪之以诗 》 —— [ 清 ] 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