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 何年佛子住,四面凭危空。 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 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 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 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秾。 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 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 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 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 那知山水乐,岂在豪华宫。 世好□变尔,感激难为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山:山名。
  • 佛子:佛教称佛为佛子,这里指修行的僧人。
  • (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 萎弃:弃置。
  • 堙郁:郁结,这里指心中的积郁。

翻译

灵山的名字是谁起的呢,波涛截断了孤独的山峰。哪一年僧人在此居住,四周凭借着高危的天空。折断的椽子和破裂的瓦片,被丢弃在东西各处。在库廊行走要低着头,住在这里的人又是谁呢。我的船停在它的旁边,落日时分刮起秋风。俯瞰山崖暂且放眼望去,万物极其细致而丰富。内心涌起在江海震荡的思绪,洗涤着心中的积郁。为什么那些游玩的人,经过这里却没有留下踪迹。景色难道和龙游有很大不同吗,兴盛衰败变化无穷。我听说世人所喜好的,是那楼阁宫殿浮着青红之色。哪里知道山水的乐趣,并不在豪华的宫室之中。世人的喜好容易变化啊,要想感激真是难以做到完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山寺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先写灵山寺的环境,孤峰独立,僧人曾居于此,如今却呈现出破败之象。诗人面对此景,触景生情,引发对世事兴衰和人们喜好变化的思考。他认为山水之乐不在于豪华宫室,而在于自然本身,但世人却常常追求表面的华丽。诗的意境空灵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