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盐

州家飞符来比栉,海中收盐今复密。 穷囚破屋正嗟欷,吏兵操舟去复出。 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 不煎海水饿死耳,谁肯坐守无亡逃。 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沈其艘。 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州家:指州官。
  • 飞符:指朝廷调兵遣将的紧急命令。
  • 比栉:像梳齿般紧密排比,形容频繁。
  • 不毛:不长草木、五谷。“毛”读 máo。

翻译

州官的紧急命令频繁到来,在海中收盐现今又很紧密。穷困的囚犯和破落的屋子令人叹息悲哀,官吏和士兵驾船去了又再出来。海中的各个岛屿自古以来就不长五谷,岛上的居民为了生存如今唯独辛劳。不煎煮海水就会饿死,谁肯坐守在这里而没有逃亡的。近来盗贼常常出现,劫杀商人让他们的船只沉没。一个百姓的生命就重如天下,君子怎能忍心去争夺丝毫利益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盐政的一些状况和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诗中展现了在频繁的收盐政令下百姓的艰难处境,如穷囚破屋的惨状,岛民生存的辛苦,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如盗贼出没等。王安石通过这些描述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不合理政策的批判,强调了百姓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不能为了小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观点。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