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纷纷:多而杂乱的样子。 :争。 吾喜:我所喜好的。 吾病:我所担忧的。 颂声交作:指众人的赞颂之声不断。 :指王莽。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后篡汉自立,建立新朝,但他的统治不得人心。 :有德有才的人,这里指王莽被称赞为贤能,实则是讽刺。 四国流言:指四周国家都传播的流言蜚语。 :指周公旦。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伐纣,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忠心耿耿,但曾遭到一些人的怀疑和诽谤。 :具有极高道德和智慧的人,这里指周公旦虽受流言困扰,但依然是圣贤之人。 铢两: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比喻轻微的分量。 千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形容极重。

翻译

众人多而杂乱地争执,有什么值得去争竞的呢?别人的肯定或否定,不是我所欢喜或担忧的事。 众人的赞颂不断,王莽难道就真的贤能吗?四周国家都有流言蜚语,周公旦却依然是圣贤。 只有圣人才能够正确地评价人,不会把轻微的分量当作极重的分量。 于是才明白评价的轻重不在于别人,关键在于自身的美好与丑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众人的看法和对是非善恶的思考。诗的开头,王安石认为众人的纷争是无谓的,自己不会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接着,通过王莽和周公旦的例子,说明众人的评价并不一定能反映一个人的真正品质。王莽虽受众人赞颂,实则并非贤能之人;周公旦虽遭流言蜚语,却依然是圣贤。这两个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不要被众人的意见所蒙蔽,要有自己的判断。最后,诗人得出结论,评价一个人的轻重不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整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