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嚭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 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宰嚭(pǐ):即太宰嚭,春秋时吴国的太宰。

翻译

谋臣本来就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地位低贱的女子又怎能成为灾祸的根源呢。只希望君王能诛杀太宰嚭,那就不用担心宫里有西施这样的美人了。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国家兴衰的原因。诗人指出,将国家的安危归咎于女子是不合理的,真正应该负责的是那些掌握权力的谋臣,如宰嚭之类。强调了不能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追究背后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宰嚭和西施,表达了对这种不合理指责的批判,体现了一种理性思考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王安石独特的历史观和深刻的见解。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